立秋的民间风俗有哪些 立秋节气的饮食文化介绍

123导航网 68 0

什么是立秋?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,标志着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。在中国,立秋有许多富有民间特色的风俗活动。你知道有哪些吗?从吃的、穿的到做的,每一项都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。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立秋的民间风俗有哪些?以及立秋节气的饮食文化介绍中有哪些精彩内容吧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看看。

立秋的民间风俗有哪些 立秋节气的饮食文化介绍-第1张图片

立秋的民间风俗有哪些

1、贴秋膘

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称体重,并和立夏时体重对比。秋风一起, 胃口大开,就想吃点儿好的,补偿夏天的损失。补的办法就是“贴秋 膘”:吃味厚的美食佳肴,当然首选吃肉,所谓“以肉贴膘”。

2、称水

旧时,老百姓分别在立秋前后用同样大小的容器装满水,然后称 重。如果立秋前的水重,就表明伏水重,那么秋天雨水就少;如果立秋 后的水重,那么秋天雨水就多,有可能形成秋涝。

3、啃秋

啃秋,又称咬秋,汉族岁时风俗。即立秋日吃瓜。天津讲究在立 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,称“咬秋”,寓意炎炎夏日,酷热难熬,时逢 立秋,将其咬住。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“咬秋”,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。在浙江等地,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,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。

4、秋社

秋社也是立秋习俗之一,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,始于汉代,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,此时收获已毕,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。

5、摸秋

夏历八月十五日,是为中秋节。这天夜里婚后尚未生育的妇女,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,到田野瓜架、豆棚下,暗中摸索摘取瓜豆,故名摸秋。俗谓摸南瓜,易生男孩;摸扁豆,易生女孩;摸到白扁豆 更吉利,除生女孩外,还是白头到老的好兆头。

立秋的民间风俗有哪些 立秋节气的饮食文化介绍-第2张图片

立秋节气的饮食文化介绍

1、吃秋桃

据说有些地方有立秋这一天吃桃子的习俗。在立秋这一天,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,都要吃一个桃子,然后将桃核保存下来,等到了除夕,把桃核拿出来丢进火炉中,这样意味着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。

2、吃西瓜

江苏等地都有立秋这一天吃西瓜的习俗。这也是一年中最后一次吃西瓜。这是因为人们觉得西瓜比较寒凉,而过了立秋之后,天气变得凉爽,再吃这样寒凉的东西会损伤我们的肠胃。

3、吃龙眼

立秋时节正是台湾龙眼上市的季节,而龙眼素有“福圆”之称。人们在立秋吃龙眼象征着有福。

4、吃“渣”

山东莱西等地有立秋吃“渣”的习俗,并且还流传着这样的俗语:“吃了立秋的渣,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”。

5、吃饺子

沈阳等地有吃饺子的习俗,大家一起抢饺子吃,意味着秋天能体格健壮,补上夏天流掉的油水。

立秋的民间风俗有哪些 立秋节气的饮食文化介绍-第3张图片

立秋的寓意和象征

立秋的寓意是秋季的开始,收获的季节的来临,秋季最明显的变化草木的叶子从繁茂的绿色到发黄,并开始落叶,庄稼则开始成熟。立秋是古时“四时八节”之一,民间有祭祀土地神、庆祝丰收、贴秋膘、咬秋、啃秋等习俗。

立秋象征着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,立秋时阳气渐收,阴气渐长。立秋后,降雨、风暴、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一个转折点,趋于下降或减少。在自然界中,阴阳之气开始转变,万物随阳气下沉从而开始从繁茂生长趋向成熟。

以上就是“立秋的民间风俗有哪些,和立秋节气的饮食文化介绍”的具体内容了,相信看过这期内容后,大家一定会对立秋节气和该节气的民间风俗有一定的了解了,虽然立秋没有夏季热,可大家也应注意身体,希望这期内容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
发表评论 (已有0条评论)
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